十五运会市场开发基本情况介绍
全运会作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其中市场开发是全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充办赛经费、减轻政府投入的必要手段,是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全运会的主要途径。十五运会当前筹备情况具体如下:
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布局情况
(一)竞体项目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由广东、香港、澳门举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竞体项目共设34个大项,52个分项,401个小项。
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除港澳两地承办的项目外,其余项目由广东承办。经协商,香港承办3个大项、5个分项、37个小项;澳门承办1个大项、3个分项、14个小项。广东承办其余30个大项、44个分项、350个小项。广东赛区项目分布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为重点,兼顾其他地市。目前,广东赛区竞体组共有15个地级市承办赛事。
(二)群体项目
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对社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规程总则》,明确了项目分为比赛类和展演类,共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比赛类19个大项、145个小项,展演类4个大项、21个小项)。目前正在优化调整项目布局。
二、关于市场开发工作
为切实发挥全运会的综合效应,充分开发十五运会市场资源,筹措赛会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提升全运会的品牌价值,体现“一国两制”的特色和优势,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办赛效果的共聚共享共赢。
(一)市场开发工作要求
按照《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广东赛区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精神,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广东赛区承办经费将统筹中央支持、省市两级财政投入和市场开发等多渠道解决。同时提出,要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采取社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谋划提升重大赛事商业价值,扩大赛事转播和资助赞助收入份额,研究开发赛事周边产品,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赞助层级及类别划分
通过分析借鉴十四届陕西全运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市场开发模式。根据赞助额度和享受权益回报的不同,十五运会赞助商从高到低分为四个层级,依次是全运会合作伙伴、全运会赞助商、全运会独家供应商、全运会供应商。
1、合作伙伴。合作类别规划 “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金融服务、汽车、保险、移动电信运营服务、固定电信运营服务、航空客运、石油化工、能源和新能源、电力、体育服装、基金和债券、中国国内广播电视(影视、视听)服务、互联网服务等。
2、赞助商。包括但不限于:计时计分、房地产、移动通讯硬件、电子产品及耗材、信息技术服务、零售、乳制品、酒类、广告传媒、无酒精饮料、饮用水、食品粮油、媒体广告、酒店等。
3、独家供应商。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器材、物流快递、家用电器、电子商务、软件应用、制药(医疗设备)、贵金属、数字图像服务、体育运营服务、旅行社、票务运营、餐饮服务等。
4、供应商。包括但不限于:家具、临建设施与服务、建材、燃气设备、临时发电、扩声系统设备、照明设备、室内环保设备、语言服务、办公用品、印刷服务、培训服务、法律服务、景观标识等。
按照合作层级设定对应的权益回报,在同一层级,不同类别的基准价位会有差异,以体现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全运会合作前三层级原则上每一产品类别中只征集一家赞助企业,享有市场开发的排他权或联合排他权。
赞助企业权益回报包括类别排他权、无形资产使用权、标识识别、广告权、现场展示、推广活动、特许经营、市场开发支持、荣誉礼遇、款待等权益。
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市场开发可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以更加开放、国际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为参与主体提供市场合作资源和机会,不仅能助力提升全运会的品牌价值,更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一国两制”的特色和优势,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办赛效果的共聚共享共赢。市场开发工作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部署,密切加强与港澳赛区的协调联动,充分运用粤港澳全运会的无形和有形资产,研究粤港澳三地市场开发政策措施,精心策划,扩大筹资渠道,补充办赛经费。
下一步将开展市场开发顶层文件制定工作,通过编制《十五运会市场开发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并发布市场开发计划和赞助征集方案,完善赞助企业征集流程与工作机制,建立十五运市场开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