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第30届体博会已不再单纯是体育用品的盛会,而是涵盖更多领域和内容的体育产业盛会。”本届体博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内容更丰富 领域更广阔
姚明带着他的团队来谈投资,田径场地新国家标准在这里进行宣贯,陕西产业集团来推介西部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体育文化收藏展备受欢迎……谈到2012第30届体博会的亮点,马继龙表示,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本届体博会已经不再单纯是体育用品的盛会,而是涵盖更多领域和内容的体育产业盛会。
马继龙说,体博会是以体育用品的展出为基础,但近年来融入了更多体育文化、产业融资等相关内容,体育用品企业、融资人、经纪人、专家学者、管理者等多方人士的参与让体博会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阔。有数据显示,首日来体博会参观的专业观众数量就达到了两万多,远超预期。“姚明在体博会的亮相引发关注。从一个著名的体育明星转变成体育投资人,我相信姚明会在这个领域创造出和他在篮球领域一样的奇迹,而体博会可以为他提供这个平台。”
马继龙还表示,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正在与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进行探讨,以期未来的体博会能够在发挥产品平台的同时,还能够在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方面做出新的突破,“这其中就包括论坛,我们希望把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体博会的品牌活动)从国内做大到亚洲乃至世界,我们有意和全球的有关机构和公司展开合作,将其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心存感恩 助推发展
体博会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的发布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马继龙坦言,虽然数据来源有限,而且只涉及三个门类,但这是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史上首次向社会和行业发布报告,报告对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数据参考,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指导意见。
今年适逢体博会20年、30届的重要节点,组委会对历年体博会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长期支持和跟随体博会成长发展的企业个人进行了答谢。马继龙表示,体博会引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成长。目前体育用品业在国内体育产业的份额已经超过80%,而中国体育产业也已占到GDP的0.58%。“这其中,体博会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还将有更大提升空间。”
但马继龙也坦言,尽管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个产业只有达到国家GDP的2%或3%以上,才能够称其为一个产业。”
民族品牌仍需沉淀
随着民族品牌的崛起,企业参与体博会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展出产品,而是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文化的传播,不可否认,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路上,民族品牌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同时身为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的马继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文化和时间的沉淀。
据马继龙介绍,目前我国各类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有两万多家,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前后的高速增长后,受高库存、成本上升、经济危机等影响,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放慢了增长步伐。“行业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相信未来三四年从中胜出的企业,无论是业绩还是品牌影响力都会实现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