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体育总产值1.8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为0.7%,远低于同期美国水平(3%) 及全球平均水平(2.1%)。 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很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体育 产业GDP占比是中国的3-4倍,因此国内体育产业未来增加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体育产业概况——市场规模
201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8万亿人民币,根据国家“46号文”以 及《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国家计划实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万亿和2025年5万亿的产业目标。根据目前已出台的30个省级政府实施意见,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已将近 7万亿。按照保守估计的5万亿产业总规模,未来体育产业规模增速将维持在10%-20%之间。

自2006年《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后,我国不断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近些年,随着相关体育领域“去监管化”的政策红利不 断推出并逐步弱化政府干预力度,体育赛事运作不断向市场化进步。国务院于2014年 出台的46号文明确提出了2025年实现5万亿体育市场总规模的目标, 体育产业迎来爆发已成定局。
2016年体育市场相关行业在一级市场共发生融资案例151起,前三大细分领域主要在大众
健身(39起)、体育媒体及社区(29起)、赛事运营及经纪(24起)。

大众需求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20-69岁人群的调研发现,有过半的人进行健身运动。在中国体育市场,用户的需求类型多样,包括基本的设备需求、健身的功能需求、竞技赛事观赏的娱乐需求。而随着互联网化进程加速,在线票务、网络赛事直播、体育社交、运动记录等体育在线服务市场逐渐打开。另外体育产品智能化,出现智能服饰、智能器械、智能场馆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新的需求。
从2008年中国承办北京奥运会开始,近些年陆续承办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项目的田径锦标赛等,同时还赢得了 2017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根据SPORTCAL全球体育国度指数排名, 2015年中国位于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之后,排在第四位,第五位为美国。
体育产业破局:体育服务成关键
综上可知,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未来体育服务行业发展极为关键。
这意味着体育服务业中精英参与的竞技表演以及由大众参与的健身休闲运动将大有用武之地。精英竞技表演赛事上,足球赛事将迎来率先发展。尤其是足协改革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中超联赛质量、观赏性与商业价值都将大幅提升;
大众参与的健身休闲运动中往往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关,考虑到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与欧美居民相比不高,预计健身休闲运动中,低门槛的跑步项目将率先被培养起来,如健步走与马拉松等。
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业产值仅为720亿元,体育用品行业产值为3280亿元。如果以2025年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大50%的水平计算,体育服务产值到将达到1.78万亿元,为当前的4.5倍,未来体育服务市场发挥空间极大。
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2014 年以来,中国体育产 业市场化改革步入加速前进的快车道,国务院 46 号文从顶层制度设计和产业布局的角度指明了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向,意在完善市场机制、破除行业行政壁垒,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在市场机制下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体 育产业将向市场化方向纵深发展,体育产业的活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