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媒体 体育赛事项目 队伍及运动员 招商发布 金牌专题推荐 全景项目快讯 赞助动态 体育产业营销

【奥运项目】 足球 | 篮球 | 排球 | 网球 | 体操 | 射击 | 击剑 | 手球 | 举重 | 柔道 | 拳击 | 摔跤 | 马术 | 田径 | 游泳 | 赛艇 | 帆船 | 冰球 | 滑冰 | 滑雪 | 自行车 | 乒乓球 | 羽毛球 | 曲棍球 | 跆拳道 | 皮划艇 | 高尔夫 | 蹦床 | 铁人三项 | 现代五项 | 艺术体操 | 垒球 | 棒球 | 沙滩排球 | 花样游泳 | 射箭 | 水球 | 跳水 | 马拉松
【非奥运项目】 | 汽车 | 武术 | 中国象棋 | 围棋 | 桥牌 | 轮滑 | 门球 | 信鸽 | 龙狮 | 台球 | 龙舟 | 登山 | 拔河 | 飞镖 | 毽球 | 掷球 | 健美 | 滑水 | 潜水 | 风筝 | 壁球 | 钓鱼 | 保龄球 | 健美操 | 摩托艇 | 国际象棋 | 摩托 | 体育舞蹈 | 极限运动 | 软式网球 | 电子竞技 | 幼儿体操 | 业余拳击 | 卡波埃拉 | 美式橄榄球 | 逆水划船赛 | 攀岩 | 泰拳 | 健美 | 技巧 | 高山自行车 | 定向 | 冲浪 | 冰上曲棍球 | | 综合 | 板球 | 马球 | 其他 | 攀冰 | 匹克球
【冬季奥运项目】 | 花样滑冰 | 滑板滑雪 | 雪车 | 自由式滑雪 | 北欧两项 | 滑雪 | 滑冰 | 速度滑雪 | 速度滑冰 | 跳台滑雪 | 高山滑雪 | 冬季两项 | 雪橇 | 越野滑雪 | 短道速滑 | 冰橇 | 冰壶
...更多>>
 当前位置:全景体育网 >>体育产业分析

青海体育产业“快步走” 互联网+赛事促发展

       新华网西宁7月25日电(潘彬彬 鱼昊)7月,青海最美的季节,也是最受关注的季节。每年7月,备受世界瞩目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都会如期而至。如今,环湖赛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赛事,更是青海人民盛夏的节日。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不断努力,已成功将原来的“三大赛事”升级,现在每年青海都会举行10项国际品牌赛事,20项国家级品牌赛事,百余项省级品牌赛事。

       品牌赛事的推动,不仅展示了青海体育的力量以及青海体育的形象,更提升和推动着青海形象和青海人的自信。

       这一切都得益于青海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体育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成为全国第2个正式制定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省份。

     《实施意见》明确了青海体育在未来10年,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健康生活,创造发展条件,统筹协调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多元产业相互融合,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逐步形成具有青海高原特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意见》同时还明确了到2025年,支持发展体育产业项目100个,建成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0个,建设汽摩房车营地100个,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50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5亿元。

       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青海省体育产业的各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为青海体育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2016年青海省体育旅游投资规模达26亿元,体育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40亿元,体育对旅游业贡献率达到60%,总规模和消费总量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产值保持16%以上的增幅,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211亿元。投放产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带动了体育场馆、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冰雪运动等重点项目达110项。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接受采访时表示,青海体育秉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支持各级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

       “到2025年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加大对竞技体育投入,增加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比赛专项经费及保障经费等。”张宁说。

       体育赛事已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巨大引擎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张宁说,体育赛事已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巨大引擎。“目前,青海省通过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WKF世界自由搏击赛、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大赛、国际篮球争霸赛、环湖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国际抢渡黄河极限经营挑战赛、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国际冰壶精英赛10项国际品牌赛事,开启了以环湖赛系列品牌赛事为主打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商贸、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的“环湖模式”,促进了体育消费”。张宁说。

       据了解,青海省政府优化资金保障,政府每年安排体育产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体育产业和经济实体;同时,大力培育民族体育产业,目前青海达玉部落骑行基地、互助彩虹部落、大漠红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成为高原体育产业领域领军者。

       “互联网+”融入青海体育

       近几年,青海体育发展迅猛,在很多赛事领域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为了让媒体宣传跟上青海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在充分借鉴国际大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自2014年起,省体育局与新华网携手打造专业媒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媒体提供包括视频、图像、文字资料在内的赛事信息,使环湖赛报道更加专业、信息传递更加迅捷、传播效果更加理想。

       2015年,青海省体育局注册青海体育官方微信平台,与环湖赛、青海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体育产业、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青海省体育局全民健身中心、青海省体育工作二大队、青海体彩等微信公众平台形成青海体育微信矩阵,打造“互联网+赛事”模式。

       2016年,环湖赛官方特许商品上线,通过线上微信商品销售和线下环湖赛商品展区进行销售,公仔、水杯、T恤、钥匙链、自行车模型等纪念商品一应俱全。

       2017年,环湖赛特许商品在电商平台京东正式上线,无论是环湖赛粉丝还是普通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环湖赛的相关环湖赛官方纪念品和各类周边。据了解,在“互联网+体育产品”销售的模式下,京东未来还会将地方特色产品与京东进行更深度地绑定,带动当地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乡域经济繁荣。同时,京东也会利用强大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满足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城市用户对于产品品质的需求。

       环湖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环湖赛主题的定制特许商品在电商平台上线之后,民众可以与环湖赛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特许商品既能用来收藏,也能日常使用。无疑会让更多人了解环湖赛、走近环湖赛、爱上环湖赛。

       通过国际赛事的举办和推动,全省各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省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体育+”“赛事+”和“互联网+”,以环湖赛为龙头的十大品牌赛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明显。

       体育活动作为主体元素、作为载体平台,多方位、立体化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体育本身的“活”性得到了充分释放。据统计,目前全省参加徒步活动的人数超过70万,自行车骑行人数约50万,喜爱和参与射箭的人数达到100万,球类运动人数约50万,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20万。全省徒步、自行车、自驾车营地达35个,各类体育健身培训、体育休闲场所达到520处,自行车骑行消费产值达到2亿元。

 

 
体育产业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专家名家观点
体育营销理论
书籍情报信息
企业营销前瞻

媒体名称:全景体育网
在线QQ:457184151

联系电话:010-89505818
办公地址:北京通州万达广场A座10层
邮  编:10110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体育网址大全 | 官方体育机构网站
 
全景体育小程序     全景体育公众号
© 2013-2025  全景体育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95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