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曼杯
简介
1986年在国际羽联召开的理事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举行混合团体赛的建议。1988年国际羽联接受并指定了混合团体赛与单向项锦标赛同时举行的事宜,并决定将苏迪曼杯作为混合团体赛的冠军奖杯。1989年,在印度尼西亚同时举行了第一届苏迪曼杯赛和第六届世界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同时规定此项比赛每两年举行一届,逢双数年是汤、尤杯赛,单数年为苏迪曼杯赛。
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实际上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苏迪曼杯赛是检验各国或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规定比赛双方进行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盘比赛,采用5盘3胜制。从2005年第九届苏迪曼杯开始,参加苏迪曼杯赛最高级别A级比赛的增加为8支队伍。
羽毛球是印度尼西亚的“国球”,苏迪曼杯是印尼羽毛球协会代表该国人民向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捐赠的一座奖杯。此赛之所以称为“苏迪曼杯”是为了纪念印尼羽毛球协会的创始人、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迪克·苏迪曼而命名的。该杯的杯身由纯银铸成,外表镀有纯金,杯高80厘米、宽50厘米、重12公斤,当时造价约为15000美元。奖杯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举世闻名的古迹婆罗浮屠佛塔的造型,是一座极富民族特色,象征着印尼人民对羽毛球运动无限热爱的奖杯
来历
苏迪曼先生是印度尼西亚一位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羽毛球运动的“赤子”。他连续22年
当选印尼羽协主席,苏迪曼先生1973年被选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1975年出任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直至1986年去世。苏迪曼先生毕生致力于世界羽毛球运动。苏迪曼先生去世之后,印尼人民为表达对这位“国球奠基人”的敬意,特向国际羽联捐赠了一只造价为2700万盾(当时约合1500美元)的金杯,并将此杯命名为“苏迪曼杯”(Sudirman Cup)。继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和世界锦标赛世界三大比赛之后,为了提高世界各国羽毛球运动的综合实力水平,1987年,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决定新增设一项世界男女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并以苏迪曼杯作为这一锦标赛的优胜者奖杯。
竞赛规则
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实际上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与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尤伯杯赛(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同为国际羽联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不同的是,苏迪曼杯赛是检验各国或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规定比赛双方进行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盘比赛,采用5盘3胜制。为使争夺更趋激烈,比赛还采取了升降级制,即每级最后一名降至下一级,而下一级第一名晋升上一级。只有参加A级比赛的6个队有资格争夺冠军。A级赛共有6支队伍,先分两组预赛,小组前两名出线进行交叉半决赛,胜者进行最后的决赛分出名次。从2005年第九届苏迪曼杯开始,参加苏迪曼杯赛最高级别A级比赛增加为8支队伍。从2011年第十二届苏迪曼杯开始,参加苏迪曼杯最高级别A级比赛增加为12支队伍。
历届比赛地点及成绩
第一届(1989年5月,印尼雅加达)
冠军:印尼
亚军:韩国
季军:中国、丹麦(并列)
中国队半决赛2比3负于韩国
混双:王朋仁/史方静0比2朴柱奉/郑明熙 (8比15、2比15)
女单:韩爱平2比1李英淑 (9比12、11比5、11比0)
男单:杨阳2比0安哉昌
女双:林瑛/关渭贞0比2郑素英/黄惠英(8比15、12比15)
男双:李永波/陈康0比2朴柱奉/金文秀(7比15、11比15)
第二届(1991年4月,丹麦哥本哈根)
冠军:韩国
亚军:印尼
季军:中国、丹麦(并列)
中国队半决赛2比3负于韩国
男双:李永波/田秉毅0比2朴柱奉/金文秀 (10比15、2比15)
女单:唐九红2比0方铢贤 (11比3、11比6)
女双:姚芬/赖彩勤0比2郑素英/黄惠英 (3比15、4比15)
男单:吴文凯2比0金学钧 (15比6、15比7)
混双:于勇/农群华0比2朴柱奉/郑明熙 (7比15、4比15)
第三届(1993年5月,英国伯明翰)
冠军:韩国
亚军:印尼
季军:中国、丹麦(并列)
中国队半决赛2比3负于印尼队
女单:叶钊颖1比2王莲香 (6比11、11比5、8比11)
男单:吴文凯2比0阿尔比(15比9、15比8)
女双:姚芬/林燕芬1比2莉莉/菲娜西 (15比10、16比18、1比15)
男双:陈康/陈红勇0比2苏巴吉亚/郭宏源 (13比18、7比15)
混双:赵剑华/孙曼2比1坎托诺/罗西亚娜 (10比15、18比15、15比8)
第四届(1995年5月,瑞士洛桑)
冠军:中国
亚军:印尼
季军:韩国、丹麦(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印尼队
女双:葛菲/顾俊2比0依丽莎/泽林 (15比9、15比10)
女单:叶钊颖2比0王莲香 (11比2、11比3)
男单:孙俊2比1阿尔比 (15比7、9比15、15比11)
男双:蒋欣/黄展忠1比2迈纳基/苏巴吉亚 (15比11、11比15、6比15)
混双:未赛
第五届(1997年5月,英国格拉斯哥)
冠军:中国
亚军:韩国
季军:印尼、丹麦(并列)
中国队决赛5比0胜韩国队
混双:刘永/葛菲2比0金东文/罗景民(15比7、15比8)
男单:董炯2比0朴星宇 (15比9、15比11)
女单:龚智超2比0李宙泫 (11比2、11比7)
男双:林立文/陈兴东2比0姜京珍/河泰权 (15比7、15比2)
女双:葛菲/顾俊2比0罗景民/金信英
第六届(1999年5月,丹麦哥本哈根)
冠军:中国
亚军:丹麦
季军:印尼、韩国(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1胜丹麦队
混双:刘永/葛菲0比2约根森/克里斯滕森 (10比15、8比15)
女单:戴韫2比1马汀(5比11、11比9、13比11)
男单:孙俊2比0皮特·盖德 (15比13、
男双:余锦豪/张军2比0埃里克森/拉森(15比12、15比13)
女双:胜负已定,不再比赛
第七届(2001年5月,西班牙塞维利亚)
冠军:中国
亚军:印尼
季军:丹麦、韩国(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1胜印尼队
男双:张军/张尉0比2吴俊明/陈甲亮(13比15、1比15)
女双:高崚/黄穗2比0隆班/坦特里 (15比1、15比2)
男单:陈宏2比1叶诚万 (15比12、13比15、15-10)
女单:龚智超2比0尤莉 (11比2、11比5)
混双:胜负已定,不再比赛
第八届(2003年3月,荷兰埃因霍温)
冠军:韩国
亚军:中国
季军:印尼、丹麦
中国队决赛1比3负韩国队
张军/高崚0比2金东文/罗景民 (8比11,0比11)
龚睿那2比1全在娟 (7比11,11比7,11比2)
陈宏0比2李炫一(10比15,12比15)
蔡赟/张尉0比2李东秀/柳镛成(3比15,14比17)
第九届(2005年5月,中国北京)
冠军:中国
亚军:印尼
季军:丹麦、韩国(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0胜印尼队
混双:张军/高崚2比1诺瓦/纳西尔 (12比15,15比5,15比8)
男单:林丹2比0陶菲克 (17比15,15比9)
女单:张宁2比0哈里 (11比1、11比7)
第十届(2007年6月,苏格兰格拉斯哥)
冠军:中国
亚军:印尼
季军:英格兰、韩国(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0胜印尼队
男双:蔡赟/付海峰2比0陈甲亮/基多(21比11,21比13)
女单:张宁2比0萨莉(21比16、21比10)
第十一届(2009年5月,中国广州)
冠军:中国
亚军:韩国
季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中国队决赛3比0胜韩国
混双:郑波/于洋2比1李龙大/李孝贞(18:21,21:19,21:16)
男单:林丹2比0朴成焕(21:14,21:18)
男双:蔡赟/傅海峰2比1郑在成/李龙大(21:14,17:21,21:18)
第十二届(2011年5月,中国青岛)
冠军:中国
亚军:丹麦
季军:韩国、印度尼西亚(并列)
中国队决赛3比0胜丹麦
混双:徐晨/马晋2比0尼尔森/彼德森(21:14,21:14)
男单:林丹2比0盖德(21:16,21:11)
男双:蔡赟/傅海峰2比0乔纳森-拉斯姆森/摩根森(21:17,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