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体育媒体 体育赛事项目 队伍及运动员 招商发布 金牌专题推荐 全景项目快讯 赞助动态 体育产业营销

【奥运项目】 足球 | 篮球 | 排球 | 网球 | 体操 | 射击 | 击剑 | 手球 | 举重 | 柔道 | 拳击 | 摔跤 | 马术 | 田径 | 游泳 | 赛艇 | 帆船 | 冰球 | 滑冰 | 滑雪 | 自行车 | 乒乓球 | 羽毛球 | 曲棍球 | 跆拳道 | 皮划艇 | 高尔夫 | 蹦床 | 铁人三项 | 现代五项 | 艺术体操 | 垒球 | 棒球 | 沙滩排球 | 花样游泳 | 射箭 | 水球 | 跳水 | 马拉松
【非奥运项目】 | 汽车 | 武术 | 中国象棋 | 围棋 | 桥牌 | 轮滑 | 门球 | 信鸽 | 龙狮 | 台球 | 龙舟 | 登山 | 拔河 | 飞镖 | 毽球 | 掷球 | 健美 | 滑水 | 潜水 | 风筝 | 壁球 | 钓鱼 | 保龄球 | 健美操 | 摩托艇 | 国际象棋 | 摩托 | 体育舞蹈 | 极限运动 | 软式网球 | 电子竞技 | 幼儿体操 | 业余拳击 | 卡波埃拉 | 美式橄榄球 | 逆水划船赛 | 攀岩 | 泰拳 | 健美 | 技巧 | 高山自行车 | 定向 | 冲浪 | 冰上曲棍球 | | 综合 | 板球 | 马球 | 其他 | 攀冰 | 匹克球
【冬季奥运项目】 | 花样滑冰 | 滑板滑雪 | 雪车 | 自由式滑雪 | 北欧两项 | 滑雪 | 滑冰 | 速度滑雪 | 速度滑冰 | 跳台滑雪 | 高山滑雪 | 冬季两项 | 雪橇 | 越野滑雪 | 短道速滑 | 冰橇 | 冰壶
...更多>>
 当前位置:全景体育网 >>体育产业分析

从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看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郑双喜(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实现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115%。2008年奥运在北京举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件盛事,正好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耦合,这对中国体育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考虑到奥运会将会对举办国的经济特别是体育经济产生巨大的辐射影响,本文通过多方论证,从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方面预测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一、短期效应
  (一)健身娱乐业将形成规模
  据调查得知,每次奥运会前后几年,举办国特别是举办城市的体育锻炼人数都会剧增,形成一个巨大的健身娱乐市场,促发健身娱乐业的迅速发展。
  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健身娱乐市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国家对2008年奥运会预计投资2800亿元;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13到014个百分点;对北京的贡献更大,将拉动北京的GDP每年再增长2-4个百分点,并创造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1]经初步预算,到2010年北京将实现或基本达到人均GDP6000美元的目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激发人们更加强烈的健康意识,改变生活方式,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必然把体育消费引入生活中。
  2.场馆设施齐全为健身娱乐业提供物质保证,注重经营理念为健身娱乐业带来生机。北京的申办报告承诺:2008年奥运会比赛计划使用场馆37个,其中北京地区32个,京外地区5个。在北京32个比赛场馆中,新建19个(含6个临时赛场),改扩建13个。此外,还要改造59个训练场馆及配套建设残奥会专用设施。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北京奥运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将采用BOT融资模式。
  (BOT是英文Build2Operate2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移”的缩写)。具体地说,投资由两部分构成: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出资占总投资的58%,中信集团联合体将出资42%,完成设施建设,并在获得国家体育场特许经营权30年,30年后再转移给政府。[2]这样,就把体育场馆合理地推向市场,由市场配置。这些体育场馆布局合理,离公民住所较近,而且交通非常方便,为赛后相邻地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这将为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3.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将促进健身娱乐业向纵深发展。“中国从1999年10月已进入老龄社会,当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1126亿,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目前,中国老年人绝对数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3],预计到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1165亿,占人口总数的12%左右,中国彻底进入典型的老年型社会。尽管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与健康意识的提高不是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产生的,但因为北京奥运的举办所促进的环境、交通、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会无形中带动老年人的健身娱乐产业。
  (二)体育旅游业迅速发展
经验表明,奥运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4]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现。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11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96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0个。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从未间断过的、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文化,丰富、具有各种神奇传说的建筑、文物,给世界留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座。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种民俗风情,上千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足以让外国客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当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以30%至40%的速度快速发展[5],北京奥运的举行,等于在中国与世界人民之间打开一扇交往之门,把北京、中国推向世界,世人将关注北京,认识中国,回归东方将不再是大多数外国人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也将以其自身的魅力赢得各国人民的瞩目。
  但是,往届奥运会的资料也显示,举办国家和城市体育旅游业火爆的状况并不能长久地维持。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通常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也越大。奥运经济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这种“低谷效应”是否也将出现在中国呢 还没有人能够作出明确的预测。毕竟,中国与以往举办国的差别是巨大的,其国土之大、人口之多、历史之长、制度之异、文化之奇、经济增长之快、与国际社会隔绝之久都将吸引世人的眼球,能否突破这一“效应”,我们可作乐观的期盼。
  根据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关系,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着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培训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里,笔者只对主体产业进行预测,因为主体产业的发展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程度制约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长期效应
  这里“长期”含有渐变的意思,具体来说是指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产业的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并不能马上出现,需要一个时间段的变化过程。
  (一)竞赛表演业运作机制的改革将会有所触动是应用蒙特利尔模式,或者采取洛杉矶模式,还是取中庸之道选择汉城模式,将左右着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影响。从洛杉矶到悉尼,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向世界推出了自己城市、国家的形象,获得盈利并促进经济发展。北京,也必将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奋斗,结合自己的国情,研究并实践切合实际的奥运运作模式,对中国的体育产业特别是竞赛表演业运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将起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奥运会运行中,体育赞助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奥运资金三大来源之一(其他两个为转让电视转播权收入和门票收入)。怎样吸引体育赞助,如何分配赞助商的各种权利,如何使赞助商获得预想的回报,都将是北京奥运急需给中国竞赛表演业上的一节课。随着体育经济功能的发现,体育传播业日渐成为足以影响体育运动兴衰的一股力量,其地位也在与体育的结合过程中步步上升。在看到并参与跟国外传播媒体竞争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过程中,中国的传播媒体将会深刻体会到体育赛事的魅力,发现竞赛表演业这块蛋糕的美味。与此同时,中国的竞赛表演业也将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潜力所在。竞争是市场的动力之源,信息则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政府应该放权,鼓励更多的传播媒体进入体育市场,才能使竞赛表演业获得发展的生命力。最后,体育经纪、体育保险等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竞赛表演业的良性运行。
  (二)体育产业结构将有所调整
  1.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据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将从体育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过渡到体育服务产品消费为主(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产品消费支出占体育消费总支出比重平均为53%)。但在中国,根据曹可强先生2000年对部分城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年体育消费支出在300元左右,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和体育用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5911%,另外有2219%用于购买体育报刊和体育彩票,而体育服务支出仅占18%。[6]这种体育消费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有很大关系。随着北京奥运带动的经济效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的体育产业结构将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而相应地调整。其中,作为奥运举办城市的北京,经济以11%-13%高速发展,将率先实现这种调整。同时,处于长江三角洲枢纽的上海,有可能步北京之后甚至与北京齐头并进,实现体育产业的结构调整。而处在经济活动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中心的广州,随着2010年亚运会的举行,也将不甘落后地进入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期。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由点到面,分别延伸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再由东到西地将体育产业的结构调整推至全国各地。
  2.地区性体育产业调整,形成地区体育品牌。中国的体育市场一直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大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难保“全”中有失,何况小城市,根本就拉不动“全”这辆马车。这种现象造成了体育项目的重复,体育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流失,更严重的后果是,各城市没有自己的体育拳头产业,体育市场不景气。这一点,正好与国外一些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策略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除了体育形象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城市以其品牌而著称于世,如洛杉矶的娱乐业、米兰的服装业、底特津的汽车业、香港的金融业等等,都给中国城市提供树立品牌的样板。当然,树立城市的体育品牌,还需要政府对全国体育市场作统一规划。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中国各城市对其体育产业优势的深思。
  参考文献:
  [1] 金红.浅析现代奥运会所蕴藏的无限商机[J].体育科技,2004(1):17-18.
  [2] 胡斌.2008北京奥运会企业投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25-27.
  [3]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10.
  [4] 陈浩,陆林.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效应及对比分析[J].经济地理,2003(6):844-848.
  [5] 文精,毛公宁,赵建新等.西部开发战略论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05-106.
  [6] 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10.

 

 
体育产业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专家名家观点
体育营销理论
书籍情报信息
企业营销前瞻

媒体名称:全景体育网
在线QQ:457184151

联系电话:010-89505818
办公地址:北京通州万达广场A座10层
邮  编:10110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体育网址大全 | 官方体育机构网站
 
全景体育小程序     全景体育公众号
© 2013-2025  全景体育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95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