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网落幕后,有关“第五大满贯赛事”的讨论再度风生水起。在成功打造08年奥运盛典后,中国体坛早已不稀罕“小打小闹”的寻常赛事。在此背景下,各种赛事都需要定做一身“大”行头——中网要成大满贯,中超的榜样理应是英超,CBA要成为第二个NBA……
中网:十年一剑 颇具大满贯雏形
如果视线所及范围内不是满满的中国面孔,单看比赛对阵双方球员,你会恍惚以为这是在法拉盛或者罗兰加洛斯之类的赛场。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小威廉姆斯隔网对阵扬科维奇,这样坚实的阵容,俨然就是四大满贯的翻版。而这一幕,今年降临到了中网。
即便只是ATP500赛、即便费德勒和穆雷两大巨头缺席,但今年的中网男单决赛却半点也不乏味。德约科维奇对阵纳达尔,这种几乎只有在四大满贯决赛才能见到的场景被真实复制到钻石球场。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纳达尔刚刚确定将重返世界第一宝座的隔天,塞尔维亚球星就在西班牙人的福地北京,硬生生止住对方本赛季硬地26战全胜的强劲势头,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参加中网以来19场不败的完美记录。这场对决,不管是在份量上还是意义上,都绝不逊色于大满贯决赛。
事实上,从半决赛开始,中网男单就开始展现出等同于大满贯的话题性。伯蒂奇退赛,让纳达尔时隔27个月之后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王座。尽管这个时间节点出现在ATP500级赛事期间,但对整个男子网坛来说却是意义深远,它甚至决定了整个年终排名的走势。然而就在人们还沉浸在这戏剧化的一幕中时,德约科维奇以绝对强势的姿态证明自己才是中网宠儿。饶是本赛季纳达尔在硬地赛场表现得近乎神奇,但在塞尔维亚人曾三次夺冠的场地,他不允许意外出现!这一场终极对决的精彩程度,甚至可以媲美刚刚结束的美网决赛。而必须要再一次强调的是,这只是场ATP500赛。
女单方面,虽然莎娃缺席、阿扎早早被淘汰、李娜也未能坚持到最后,但小威和扬科维奇两位球后的决赛对决也值回票价了。只是作为钻石皇冠赛,又有大满贯冠军坐镇主场,观众的期望值难免高一些。不过单就钻石球场这场压轴戏的水准来看,还是对得起四大超级赛的头衔。起码比起去年阿扎力挫莎娃的美女对决,算是平分秋色。
戏剧化、冷门、话题性、重量级对决,一届完美赛事该具备的元素,在本届中网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必须承认,十年中网以近乎完美的姿态落幕,不管明年如何、未来如何,起码在2013年这个国庆,中国观众地地道道过足了一次网球瘾。
中超:英超难学 恒大模式带来契机
早在中超改制之初,中国足协就志在打造中国版的英超联赛。韦迪在与英超联盟CEO斯库德摩尔洽谈后说:“英超联赛在商务经营、联赛结构搭建、俱乐部管理等众多方面都是中超学习的榜样,双方会进行合作。”
英超代表团与中国足协副主席韦迪、于洪臣以及足协和职业联赛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会谈。韦迪表示:“我们要跟英超深入合作。英超也希望通过中国足协的合作提升英超在亚洲、中国的影响力。”于洪臣介绍,英超代表团详细介绍了英超的整体架构、管理模式、收益分配、转播经营、青少年培训等方面的情况。中方也分别就中国职业联赛体系、中超发展状况及俱乐部和球员的注册和监管等做了简介。据悉双方商定将于2013年开始,就管理、裁判、青少年培养、联赛、俱乐部、体育场安保和球迷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与交流。
不过,如今的中超却远没有形成英超那样的“群雄割据”。在历史性的杀入亚冠决赛,并在济南大胜鲁能提前锁定联赛冠军后,中国足坛又迎来了新的霸主——广州恒大。
国内最好的球员,亚洲最好的外援,政府的鼎力支持,当地球迷的热捧,经历过无数世界大赛的顶级教练里皮。同当年欧洲的皇马类似,如今亚洲的恒大也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银河战舰”。以淘汰赛6连胜的战绩强势入围决赛,恒大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刷新着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各项纪录。
2日主场与柏太阳神的半决赛次回合,不但成为国庆期间最受关注的体育赛事之一,更是创造了1800万的中国足坛票房纪录,这再次说明了中国足球的巨大潜力。
亚冠的突破虽然掩盖不了国家队的低迷,但这久违的胜利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无疑是支强心剂。然而,在恒大王朝建立的同时,中国足球却面临着三大不容回避的难题。
第一,在中超恒大一骑绝尘背后,是鲁能、国安等球队只能在第二集团拼杀的无奈,是整个中超围着恒大“团团转”的尴尬。竞争悬念的下降,联赛规则趋向于一支球队,一段时间以后,会让人气高涨的球迷消费群体兴趣下降,如果恒大连个实力相近的对手都没有,长久下去,恒大自己和球迷都会觉得乏味。
恒大一家独大不是它的错,其他球队要追赶恒大的脚步,不能光靠金钱的累积,更要学习恒大的国际化运作和引援的针对性。
第二,如何让恒大的成功带动国家队的发展?在俱乐部战绩和本土球员培养方面,恒大和其他中超球队还需继续摸索。截至目前,恒大的三位“超亚洲的高水平外援”埃尔克森、孔卡、穆里奇在中超全队64粒进球中包办了41粒,超过一大半;在最近几场亚冠淘汰赛中,也几乎包办所有进球。郜林、郑智、黄博文等国脚只能成为陪衬。
虽说现阶段这些国脚可以在与高手的配合中学习人家的思路和节奏,但在高水平外援的挤压下,国脚们必然有人要作壁上观,冯仁亮就是典型的例子。本土球员成长空间被压缩,加之后备力量匮乏,后果可想而知。相反,诸如国安的张稀哲、舜天的孙可等国家队新星,则在本队外援实力并非超群的情况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也获得了更快的成长。
第三,不少人担心,恒大炒大了足坛的资本泡沫,迫使其他俱乐部进入被动的资金挥霍战,整个职业足球资金链稳定性降低。恒大这样的烧钱行为,能持续多久?恒大正用自身的产业链打消着人们的质疑。
在经过短短几年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之后,恒大的产业链愈发清晰,虽然中超整体还缺乏造血能力,但恒大自身在场地广告、票房、球迷产品以及各个年龄段球员的买卖等等都已初具模型。以票房为例,亚冠半决赛第二回合1800万元票房收入,创中国职业足球20年来的纪录。今年恒大的亚冠门票已经达到6000万,如果加上亚冠决赛、足协杯和中超,恒大的门票收入将达到1亿元,这也让其他俱乐部望尘莫及。
可以说,在体育产业方面,恒大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各俱乐部亟须在资本、产业链、人才等各方面跟上恒大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恒大模式”的复制或许有难度,但足球产业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恒大模式”短期来说利大于弊,但从长久来看,还是需要变化和调整。如何借恒大崛起的契机,准确、合理地延续“恒大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所有中国足球人需要考虑的。否则,“恒大模式”在历史长河中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CBA:形似NBA 实力相差很悬殊
作为国际最著名联赛之一,NBA的发展是令任何联赛都羡慕的。在2006福布斯体育赛事财富榜上,NBA总决赛品牌价值达到4700万美元,列在全球赛事总排名的第十位。夏季奥运会是1.7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该榜第二,世界杯以1.03亿美元排名第三,而排名第一的赛事也是美国职业体育制造——超级碗决赛,品牌价值3.79亿美元。
近几个赛季,CBA在经纪公司的努力下,全力打造赛事的竞争力。“毫无疑问,CBA是中国第一联赛。”中国篮球掌门人李元伟曾经这样公开宣称,的确,CBA已经毫无争议地坐到了国内联赛头把交椅上。
然而,国内领先的优势并不足以让CBA高枕无忧。作为拥有优势资源的CBA,也尚处于初级商业发展阶段,换句话说,CBA如今还没有做到它应该拥有的商业繁荣阶段。这在CBA品牌价值和各俱乐部经营现状上就可以看出,再往简单说,CBA整体其实还没有到达温饱阶段,无论是经营者还是参与者或者商家都没有完全品尝到职业联赛应该有的甜头。模仿NBA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只是CBA学习的速度确实有些慢。
拥有18支球队的CBA和拥有30支球队的NBA,实在缺乏可比性,因为在众多数据横向比较中,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为NBA球员个人薪水属于隐私条款所保护的,推测NBA球员单个赛季薪水只能依靠跨度多年的大合同来推算。作为公认的NBA工资收入最多的球员,加内特在税前有2100万美元收入。在CBA中,巴特尔会得到新赛季最高球员工资,但最大限度也是税前450万人民币的收入。计算汇率之后比较,加内特的单个赛季薪水至少比巴特尔高出35倍。
谁是近五个赛季NBA中年薪最低的球员,现在有账可查的就是2004-05赛季的热火大前锋球员厄杜尼斯哈塞姆,他拿的是新人最低保证薪水——年薪366,931美元。这是最低的薪水,NBA球员中近几个赛季的最低记录。当然,这个记录中不包括那些只和球队签十几天合同的打NBA短工球员。
在CBA中,球员最低工资是多少?在CBA中游球队里,刚从二线队进入一线队的菜鸟联赛球员,大多是月工资三四千的样子,考虑到联赛间歇期较长俱乐部在非联赛期会有些补助发放,但就这样整个赛季算下来,许多菜鸟球员工资至多40000元封顶。钱拿到手还是要在俱乐部经营正常情况下,在上个赛季CBA至少有三家俱乐部拖欠了部分球员工资。相比NBA的底层百万富翁,CBA底层球员薪水确实可怜。
在群星闪耀的NBA球员中,2006-07赛季球员的平均年薪为370万美元。在300多名CBA球员中,平均年薪因为关键数据的缺少而无法准确计算,但就现阶段各俱乐部薪金分配常规水平来看,除去极个别的百万元人民币级别的主力球员,替补球员们的年薪很难达到20万人民币。考虑到非主力球员人数庞大,所以乐观估计CBA球员平均年薪最多不会超过25万人民币。如此薪水总额,和NBA相比落差百倍。
在比较中,或许还需要一个更鲜活的例子。在上赛季易建联的年薪是120万元人民币(若计算广告收入则是有300万元年收入)。如果加盟NBA,易建联至少可以拿到231万美元的年薪,这其中并不包括他的其他商业收入。只是场景变换,同一个球员的年薪就有数十倍的增长,联赛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
对比是残酷的,差距是明显的,现在的CBA和NBA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有如此差距,商业发达程度的差异是其中重要因素。
“大满贯”远未成功 中网仍需努力
在迈进十字头的年龄之后,中网如同举办地古都北京,越发气定神闲。在问世之初,中网主办方就曾喊出“向大满贯迈进”的口号,现如今主办方依然痴心不改。
以今年为例,球星阵容以及比赛质量整体看已经颇具大满贯风范,在亚洲范围内是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国际网球赛事,绝对不是吹牛;在网球比赛另一大核心因素——球迷参与度上,本届中网也再次创造纪录,尽管最终数据并没有统计出来,但突破30万人次毫无问题。此外,经营收入、电视转播收入等均呈“井喷”态势,门票收入也将创下2500余万元的新高。
中网十年,实现了超新星式的发展,正如WTA主席兼CEO阿拉斯特曾说过的,中网的快速发展“会令许多网球强国心生嫉妒”。2009年赛事升级,2011年钻石球场横空出世,令中网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突飞猛进,尤其是硬件方面已经堪比四大满贯。
到底何为大满贯?巨额奖金、巨星阵容、赛事赞助、粉丝忠诚、中央球场、观赛文化、网球文化……这个名单可以列得很长。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一些硬件方面的东西可以用资本和行政力量迅速解决,但是有些软件的东西,却需要时间的积淀。
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在本次中网期间曾表示,尽管中网迈向大满贯的目标不会动摇,但近期内却无法实现,“几十年内看不到,甚至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
从一些细节方面不难看出,中网赛事总监的上述表态的确不是谦虚。今年的中网赛场,各路大腕球星毕其功力而进取,令球迷大饱眼福,也抬高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争冠的精彩镜头,并不是在随便哪项网球大赛中都看得到的,能在钻石球场观战的球迷绝对是有幸了。
不过,来到这里观赛的球迷也并非都表现出与比赛相称的素质,粗俗之举屡有发生,有的全然不顾规矩。虽然中网已经10岁,却年年为球场文明费脑筋,宣传服务、礼仪教育,世界高水平赛事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注意事项”都被中网反复强调,可远未达到令参赛和办赛各方满意的效果。
除此之外,中网的历史底蕴颇显单薄,历史悠久的法网已经有122年的历史,而四大满贯中最“年轻”的澳网也已经有108年的历史。相对起来仅有10年历史的中网确实还很“稚嫩”。
“我想说的是,所有的大满贯都是建立在很悠久的历史上。中网在未来有很大的空间能做的更好。但大满贯的创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积累”波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含蓄”的说道。无论从底蕴还是文化,中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网已经和法网结成战略合作,从互换球童等细节出发,向百年赛事取经。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今年中网,雾霾天气成了选手们吐槽点。大满贯男双亚军,瑞典人罗伯特-林德斯特在推特上炮轰北京雾霾天气下让人无法呼吸,甚至表示“这可能是全世界最不健康的地方”。
相比于四大满贯举办地墨尔本、巴黎、伦敦、纽约,中网十年,尽管比赛越来越好看,但是北京的天气却越来越不争气,球员和球迷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支撑着中网的比赛。
中超和英超 差距不止一个字
尽管都带超字,但最大的区别远比一个中字和一个英字那么简单。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家是真正的职业化运营,而中超则是伪职业化的运营。
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生存都是依靠在高额的冠名费上,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球队名字的五花八门了。赞助商赞助俱乐部纯粹就是义务献血,只不过赞助商们会通过此向更高的部门邀功索要更多的补偿而已,捞够了就拜拜,继任者复制粘贴一下就可以。而在欧洲成熟的联赛上,90%以上的俱乐部的生存主要依靠在电视转播费上,看看皇马巴萨曼联们动辄上亿欧元的电视转播费,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每年转会期他们都是转会市场的主角了。
由此来看,电视转播权是足球维系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主要命脉。其实不光足球如此,整个体育产业也如此。英超、西甲 、世界杯、冬夏季奥运会等等,他们卖出的巨额转播费简直都是天文数字,而在中国的体育产业最基层的运动队上,电视转播的收益几乎为零,如果不倒搭钱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就拿中超举例,表面上各家地方电视台都是踊跃参与,但其中大多与俱乐部进行了等价交易,如果仔细算算,其实都是俱乐部自己掏钱才能登上电视台的。但从这点上,中超俱乐部先天上就是没奶可吃的。
在这方面,中超俱乐部以及其他各支运动队都做过抵抗,但在市场经济和各个条条框框下,几次“起义”都均告失败。这就说明,完全照搬国外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在现阶段来看并不现实,真正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自身竞技水平上,另外一方面在于找到群众喜爱的项目并给予大力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告别伪职业。
世界第二大联赛? 距离仍然遥远
屈指算起,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展也有十几年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起起伏伏之后 ,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篮协坚持了对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借鉴,从比赛规则到市场开发都努力与世界最高水平看齐。于是现在看CBA联赛感觉已经很有了一些NBA的味道,比如拉拉队的热舞,吉祥物的表演以及现场DJ的解说都已经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可以说在赛场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基本的形似,但距离真正的“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更是还有不少距离。
一,球场气氛明显不足。看NBA直播时,相信大家都对美国观众的狂热印象深刻,比如在有名的阿科球馆和三角洲中心,响彻天际的呐喊声与牛铃的噪声汇聚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令每支到场比赛的客队恐惧,于是有人形象地称呼球迷为“场上的第六人”。而形成这种狂热气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比赛开始前,球迷可以和他们心爱的球星签名,合影甚至交谈,这种措施拉近了球迷和球员之间的关系,使得球迷永远对自己的球队怀有浓厚的感情。反观CBA,球迷永远不要想与喜爱的球星近距离接触,因为当你意图这样做时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保安的包围之中,在遭到呵斥之余可能还会尝到拳脚的滋味。在保安眼中,球星就是他们保卫的对象,不能允许任何闲杂人等接近,所以才造成了球迷与球员之间的陌生。于是我们经常在比赛中看见这样的场面:在出现高潮时,无论现场DJ怎样调动球迷情绪,球迷也只是鼓鼓掌,最多站起来欢呼而已,而那种美国式的狂热却是无法看见的。这不只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待球迷态度的不同也决定了比赛的气氛。而失去了气氛,再好的比赛看起来也不过如白开水一般平淡。
二,球场秩序混乱。首先说明决不是想贬低中国球迷,但当说出这样一些场景时,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行为。国内的一些有名的地狱主场,球迷的热情总是相当高涨,但这种高涨是表现在对客队的辱骂上,于是伴随着比赛进行的是持续不断的漫骂;当裁判做出不利于主队的判决时,只见空中矿泉水瓶满天飞舞,球馆几乎可以可以当作游泳池;在比赛结束后迎接客队球员的则是更加凶狠的辱骂……更加严重的是,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出现,而是习惯性地出在全国各地赛场上。在NBA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比赛将会被首先终止,赛后联盟会对该球馆做出最严厉的惩罚,从罚款直到更换主场,然后是警方介入追查闹事者。而中国篮协对这种事的做法一般则是通报批评,罚款几万至几十万,了事。只动皮毛,不伤筋骨。于是球场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了暴力事件的发生,长此以往,后果严重。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当年斯坦科维奇杯上的一幕吧,这就是对中国篮协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一直高喊净化球场环境的结果就是这样,令人羞耻。
三,球场设备问题和其他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不用说,想指望CBA和NBA一样拥有那些高科技设备是不可能的,但在一些完全能做达到的方面也差距很大就不得不让人有所遗憾了。比如篮板,美国的篮板质量过硬且维护得当,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精彩瞬间的产生,我们这里呢?篮板乌蒙蒙一片,拍照都看不清楚,更别提欣赏精彩瞬间了。大家对比一下NBA与CBA的转播就会发现两者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典型方面差距的表现。其他方面如给球迷的食品发放,互动娱乐的开发等都还不尽如人意,所以说,现在的CBA与NBA的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