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弄成这个样子,作为中国篮球的从业人员,我个人感到非常羞愧,都没脸见人了。”某俱乐部高层对中国篮球的溃败和篮协内斗的闹剧非常无奈,“这枚苦果在北京奥运会后就已经种下了。”
“篮协对主教练的选择没有什么长远规划,风格摇摆不定,随意性极强,基本上看领导的个人喜好而定。运气好了可以逮到一个好教练,比如2004年到2008年的哈里斯与尤纳斯。”
2008年奥运会后的选帅印证了中国男篮选帅的随意。
2009年5月,经过8个月的思量,胡加时特别看好的郭士强被任命为男篮主帅。虽然郭被尤纳斯认为很有执教潜力,但因执教经验和资历不足,2010年4月被迫下课。
接替郭士强的是美国人邓华德,这一选择在当时的CBA联赛委员会上遭到与会俱乐部代表一致反对。俱乐部认为国家队的成绩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CBA联赛的生存环境,因此国家队主教练的选择也应该考虑一下俱乐部的意见。
信兰成强硬回应:“你们管好你们俱乐部的事。国家队的事由篮协决定。”
邓华德在伦敦奥运会小组赛五连败后离职。
尝试了土教、美式教练后,篮协觉得应该找个欧洲教练来试试,一找就是8个月。这段时间里,中国篮协尝试了新的择帅方式,拿中国国青队作为执教样本秘密地试训了3名欧洲教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中一名教练连中国篮协的人都没见着,在酒店等了两天发现没人搭理后,自己回去了。 当4月27日仓促签下当时还有俱乐部合约在身的扬纳基斯时,CBA赛季已经结束一个月了。扬纳基斯错过了从联赛了解球员水平、挑选合适球员的最好时机。希腊人只能被动地从篮协提供的大名单里面挑选球员。
由于不熟悉球员状态,扬纳基斯制定的高强度训练计划和整套打法被大部分球员质疑不符合球队实际情况。在内部有分歧且不了解亚洲篮球环境的情况下,扬纳基斯除了要飞回欧洲协商与老东家提前解除合约,还要应付一系列毫无竞技价值的热身赛。
“耐克公司一年给国家队8000万元赞助费,为什么就不能花点钱给国家队请一些有热身价值的队伍呢?看看这几年国家队的热身赛都请了些什么队!”某俱乐部高层直言国家队比赛已经成了某些群体的“捞金”项目。
“国家队应付不了这么多热身赛,便组织了所谓的国奥队来承接这些比赛。为了给这些赛事腾时间,CBA的比赛场次被随意压缩。像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联赛停了3个月,闲着没比赛的俱乐部想去打热身赛保持竞技水平,对不起,要先向篮协申请。缴交一定费用通过审批后才能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