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分析 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共举办了22场马拉松和长跑活动,全年参加比赛的人数近40万人次。北京马拉松和厦门国际马拉松已经连续第四年获得国际田联金牌路跑赛事称号,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也第一次踏入了国际田联银牌赛事行列。2012年1月7日举办的厦门马拉松创造了8万人参与的纪录。伴随着赛事组织水平的提高以及赛事级别的提升,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长跑强国的高水平运动员将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视为参赛重要的选择。由于马拉松赛事参赛门槛低、赛程设置灵活,因此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于吸引群众参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及城市体育文化的打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以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为例,比赛共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9公里、迷你马拉松(4.2公里)几个赛程,同时还推出家庭跑环节,满足 1 3岁以下儿童的参赛需求。通过这样的赛程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能、重在参与的普通群众的需求。
与此同时,赛事对于城市的宣传、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升、城市文化的打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国内不仅各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高,政府也非常支持城市举办此项赛事。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共计25项,其中北京、厦门、扬州、重庆、东营、兰州、衡水、鄂尔多斯、广州等多站马拉松赛事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进行了现场直播,这足以显示城市政府对赛事的重视程度。
2012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一览
序号 比赛名称 时间 地点
1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精英赛(积分赛1) 1月7日 厦门市
2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团体全程1、奥运选拔赛)3月17日 重庆市
3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4月8日 河南郑州/开封市
4 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团体半程1)4月29日江苏省扬州市
5 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积分赛2) 5月12日 大连市
6 黄河口(东营) 国际马拉松赛(积分赛3)5月13日山东省东营市
7 天津国际马拉松赛5月26日天津市
8 丹东国际马拉松赛5月27日 辽宁省丹东市
9 张家口半程马拉松赛6月3日 河北省张家口市
10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积分赛4)6月10日甘肃省兰州市
11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积分赛5)9月2日山西省太原市
12 吉林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9月8日吉林省和龙市
13 拉萨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9月9日西藏拉萨市
14 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积分赛6)9月16日 宁夏吴忠市
15 贵州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9月30日贵州省安顺市
16 北京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团体积分赛全程2)10月14日北京市
17 桂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10月2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8 杭州国际马拉松赛11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
19 贵州黔东南超百公里挑战赛11月11~13日贵州省黔东南洲
20 云南大理国际马拉松赛11月23日云南省大理市
21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团体积分赛全程3)12月2日 上海市
22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团体积分赛半程2)12月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23 海南儋洲国家马拉松赛( 积分赛7 ) 1 2月1 5日 海南省儋洲市
24 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公开赛(团体积分赛半程3) 12月16日广东省珠海市
25 李宁10公里跑比赛 4月至5月 广州、青岛、西安
二 运营及市场开发模式 在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与市场开发模式与其他赛事基本一致。赛事整体运营主要依托城市政府,政府在宏观层面进行整体把控,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以大连马拉松为例,通过大连国际马拉松的主办、承办以及协办单位的信息,能够看到城市政府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示例:大连国际马拉松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田径协会、 大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连市体育局、 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 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 大连市公安局、 大连市旅游局、大连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大连市教育局、 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大连市交通局、 大连市卫生局、 大连市外事( 侨务) 办公室、 大连市总工会、 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 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大连市气象局、 大连市电业局、 大连通信管理局、 大连市无线电管理局、 《 大连日报》 社、 《 大连晚报》 社、 大连市田径协会、 大连市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 大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金马快轨运营分公司、大连古莲国际旅行社、 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发现王国分公司、 大连海通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通过这个示例可以看到,无论是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还是协办单位,几乎全部为城市政府机构,这些机构共同保证了赛事的正常运营。例如,赛事的安保、消防等保证赛事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就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即使城市政府主导运营,赛事组委会也需要经费的支持,用以支付运动员奖金、赛事服务人员劳务、赛事转播费用等。目前来看,赛事进行市场开发、获取经费的方式主要包括企业赞助、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参赛选手的报名费用等。
(一)企业赞助 赞助是一项赛事顺利开展的主要经费来源。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实现赢利,完全得益于 T O P赞助计划的推行。时至今日,赞助已成为奥运会最为稳定与可观的收入来源。对于马拉松赛事而言亦是如此,目前国内大多马拉松赛事都拥有赞助商,其中历史悠久、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大多拥有冠名赞助商(见表),这些赞助商的支持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表:国内马拉松赛事赞助商状况 序号 名称 冠名赞助商 其他赞助商 1 厦门马拉松 厦门建发集团 特步、青岛啤酒、中国电信 2 北京马拉松 北京现代 阿迪达斯 3 上海马拉松 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 佳得乐 4 重庆马拉松 诗仙太白 361°、平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等 5 杭州马拉松 特步、农夫山泉 6 天津国际马拉松 特步 7 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 特步、中国体育彩票、青岛啤酒等 8 大连马拉松 金石滩 特步 9 兰州国际马拉松 兰州银行 乔丹、佛慈制药、 10 东营国际马拉松 万达集团、昆山多威体育用品 11 珠海国际马拉松 华润银行 安踏、格力地产 12 太原国际马拉松 清华科技园 乔丹、斯柯达、可口可乐 13 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 华宇实业、太阳镁业 14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 特步、 体育彩票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几乎任何一项赛事都拥有赞助商,并且不止一家,赞助商类型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全部的行业领域。但由于赛事本身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同,吸引的赞助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厦门马拉松的赞助商中就不乏青岛啤酒、中国电信这样的大型国际化企业,而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更多的赞助企业来自宁夏当地,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相对较小。但无论如何,赞助商为赛事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财政拨款 世界范围内,任何一项赛事的顺利举办都不离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在我国,这种现象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是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这种综合性赛事,还是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F1、成都斯诺克国际锦标赛这种单项赛事,每一项赛事的成功举办,城市政府、城市所在省份乃至国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有一项赛事的成功举办脱离政府的支持。近些年,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的急剧上升,同样与各城市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
对于城市政府而言,马拉松赛事在公路上举办即可,不需要修建特定的场馆,赛事持续时间较短、投入相对较小。河北省的张家口市、衡水市作为国内的三、四线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赛事,足以说明赛事的成本较低、运营较为简单。在赛事举办初期,赛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相对较弱,在没有赞助商或者赞助商提供的赞助额度不足以支撑赛事正常运营所需的费用时,政府除需要动用公安系统、消防系统确保赛事的安全、消防问题外,还需要通过直接的财政拨款保证赛事的顺利举办。随着赛事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赞助商的赞助费用能够维持赛事的正常运转时,政府或许不再需要直接的财政支持,但消防、安保问题仍然需要动用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换言之,城市政府在马拉松赛事的顺利举办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政府的支持是赛事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石。
(三)参赛选手报名费 由于马拉松赛事的参与门槛较低,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民众的参与热情高涨,因此,所有的马拉松赛事都在收取选手报名费。即便如此,随着赛事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报名人数有时仍然会超过赛事组委会的要求。例如,2008年“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在报名后短短一周内就接近饱和。 因报名人数多,不得不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最终参赛者。与此同时,随着赛事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升,赛事的报名费呈上升趋势,报名费成为赛事组委会获取经费的另一渠道。 以2012年的厦门马拉松为例,国内参赛者每人50元,比前两年涨了10元。在校学生以学校集体报名,每人20元( 集体报名单位须一次性报名,人数须达到30人),较此前涨了5元;国外参赛者的报名费用没有变动,依旧是每人20美元。2012年厦门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达到了创历史的8万人,假设所有运动员都是集体报名,报名费为2 0元,2012年厦门马拉松报名费的收入达到了160万元。但此假设显然无法成立,考虑到个人报名(个人报名人数通常高于集体报名人数)以及国外参赛者,厦门马拉松最低报名费收入也会达到2 8 0万元,这笔费用足以支付选手的比赛奖金。
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赛事组织运营的不断完善、赛事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参与赛事的人员数量势必会越来越多,报名费收入将会成为赛事组委会最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政府主导马拉松赛事的运营,这种运营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在政府介入下的企业赞助、政府财政拨款以及报名费收入等经费来源方式较为稳定,政府主导运营成为赛事市场开发的可靠保障。
三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在毫无利益可图甚至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申办体育赛事。在蒙特利尔奥运会、莫斯科奥运会相继出现严重亏损后,1984年奥运会一度面临无国家申办的尴尬,虽然最终落户洛杉矶,但美国政府包括洛杉矶市都明确表示不会为奥运会支付任何费用,最终依靠萨马兰奇的睿智以及尤伯罗斯的商业头脑,奥运会才得以起死回生。自此,体育赛事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马拉松赛事之所以受到城市青睐,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举办赛事,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城市观光旅游,带动城市餐饮、住宿、旅游等收入的增长,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带动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据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调研组的调研测算,当年的赛事带动北京市消费需求的增长总额为5026.7万元,其中运动服装方面的消费422.9万元,运动器材219.4万元,聘请教练206.7万元,餐饮费707.6万元,交通费1802.9万元,住宿费868万元,游览费102万元,购物费697.2万元。 另据兰州市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处长张炜介绍,在马拉松赛事的带动下,兰州旅游业蓬勃展,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共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旅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节会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3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13亿元,节会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显著。西兰国际旅行社负责人武国玺称,从5月份开始,来兰州的游客数量升温,有时候连续两天都订不到火车票。多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表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报名来兰州的人持续增加,预计2012年来兰旅游人数至少增长20%以上。 与之对应,兰州市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等行业也借助马拉松赛事实现了业绩的提升。餐饮方面,据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公司的马俊介绍,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进入5月中旬以后,每天接待人数在40000人左右;在住宿方面,进入5月份后,各酒店的客流量显著增加,入住率大幅提升,尤其是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大多出现房源紧张的局面。为缓解房源压力,各宾馆价格开始上调,作为兰州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甘肃阳光大酒店开始实行 “ 旺季价格”,每种房型的房价平均上涨50~80元。兰州飞天大酒店也开始执行旺季价格,通过上浮20%的比例来调控客源。在体育用品方面,马拉松比赛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了运动之美、坚持之美,从而引发了全民锻炼的新热潮。而2012年兰州市各县区相继推出的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促使打算锻炼身体的市民购买各类运动服装和器材装备,多家体育用品店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多家体育用品店表示会抓住这个时机做好相关促销活动,争取更好的销售业绩。马拉松赛事在为兰州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赛事带动了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以及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 马拉松赛事在城市公路上进行,城市势必需要对赛事路线周边的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绿化面积的提升,以保证将城市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运动员及电视观众眼前。据张炜介绍,“ 现在外地游客对兰州的评价很好,认为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好,城市绿化、人文景观、自然景区等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旅游服务品质在不断提升,兰州市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提升,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排名跃升15个名次,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西安相比仅一分之差。 ” 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运动之美、坚持之美,引发全民锻炼的新热潮,兰州市各县区相继推出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了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此外,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参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纷纷推出不同的比赛方式。例如,北京马拉松的家庭跑环节、大连马拉松的轮椅马拉松等。北京马拉松针对13周岁以下的儿童参赛,特别设计了家庭跑环节。家庭跑以家庭为单位,父母与孩子共同报名参赛,体验运动乐趣。家庭跑起点设于奥林匹克公园南门区域,终点为北京马拉松赛事终点。儿童通过亲身参与,能够更好地领略体育运动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大连国际马拉松的轮椅马拉松赛事,给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体育、彰显自身价值的平台,向全社会传递一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一方面,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技术含量与参与门槛较低的赛事,能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充分领略运动之美、坚持之美,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能够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马拉松赛事对硬件设施要求较低、举办成本较低、经营模式较为固定、复制性较强。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借助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马拉松赛事举办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特点,决定了其未来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内容引自201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