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张矣韵)今天上午,2012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山东省体育局局长张洪涛做了主题为“奠定扎实基础打造竞技体育强项”的发言。
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决定》。山东体育系统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必须牢固确立奥运争光目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运动队,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二是体育系统的各级干部必须杜绝短期行为,树立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不断深化对竞技项目发展规律、制胜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认识和学习吸引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工作措施的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必须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五是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引领,高度重视和加强体育科技工作,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竞技水平的提升。
按照以上思路,山东体育系统在竞技体育方面提出并实施了打造体育强项计划,突出抓了五大项工作。首先是精心制定各项目发展规划。十二运周期以来,逐一项目制定5—10年发展规划,对国家目前具有国际优势地位而山东省也具备良好基础的项目,如乒乓球、跳水、举重、羽毛球、体操、射击、女子柔道、女子摔跤等,进行重点打造。二是对基础大项和潜优项目,如田径、游泳、皮划赛艇、帆船帆板、射箭、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着力突破制约瓶颈,力争尽快达到全国或亚洲领先水平。三是对弱势项目,主要是三大球和橄榄球、手球、网球、高尔夫球、跆拳道、击剑、拳击、冰上运动和现代五项等项目,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取得明显进步,用8—10年的时间进入先进行列。
其次着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一是于2010年成立了山东省教练员学院,安排专项经费和校舍,并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办学工作。教练员学院成立两年多来,各项培训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按照建立复合型教练员团队,为所有运动队配齐了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狠抓了“科训医管”一体化运作机制建设。其中,属于国家奥运优势项目的,通过自主培养、国内引进、聘请外教等多种办法,全部配齐了执教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对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单独组建团队,配合国家队搞好训练保障服务。三是总结引进外教的经验,逐步改变单人引进的做法,对确需聘用外教的,实行团队式聘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是着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一是成立了山东省运动员康复中心,与体育科研中心携手,统管全省的体育科研和医疗保障工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加强两个中心的软硬件建设;组建了100多人的科研医疗队伍,在省运动队的科研医务服务上实现了全覆盖。二是自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为各训练单位实施了科技进场馆工程,配备了一批高档专项设备,提高了训练科技保障水平。三是组织全省有关科技专家和医务专家成立了专家团队,着力解决尖子运动员的科医保障和运动队的训练难点问题,并在有关高水平医院开通了运动员就医绿色通道。四是启动了重点研究室创建工作。在科研中心和康复中心规划建设10个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学术带头人担任主任,主要承担重点保障任务,对竞技训练的瓶颈问题进行攻关。五是积极落实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职级待遇。
第四是着力强化物质基础保障。山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将省体育局所属各训练单位全部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省体育局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竞技体育专项训练经费不断增加。场馆设施方面,山东省承办十一运会以来,全省新建、改建了130多座体育场馆,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230多万平方米。为搞好对足球、篮球教练员、裁判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经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政府协商确定,由山东省政府出地560亩、出资4亿元,在青岛建设国家足球篮球学院。该学院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总局和省政府审定,2013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最后是着力培植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不断加强业余训练工作,将其纳入各项目管理中心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资金,用于体校建设、青少年体育赛事和输送奖励。已着手在聊城市、淄博市和烟台的莱州市新建省青少年足球基地,在烟台市和德州市齐河县新建省青少年篮球基地,在潍坊市新建省青少年排球基地,在德州市新建省网球学校,与龙口市南山集团联合建设省青少年高尔夫基地等。二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从2011年先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游泳项目的六大联赛。在首届联赛中,有1834所学校的近3万名学生参加了比赛。2012年,省体育局安排的六大联赛经费已达到1500万元,并将三大球联赛扩大到了全省138所高校。三是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今后山东竞技体育的发展,不能再走独家经营之路,必须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相结合,与民间体育组织和各类体育俱乐部联合,变独家经营为多管齐下,山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