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温鲁迅先生的著作。重温这些80多年前的文章,有些放在现今依然掷地有声,比如那篇著名的《拿来主义》。虽然在少时读书时也拜读过,但那时太小,很多地方只是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理解这篇巨作的精髓,而已过而立之年以来,信手拿起这篇文章,却真的拿得起来,而放不下了。
一篇神作就好像一首经典的好歌,无论何时看它听它,都会得出不同的味道来。就如近日欧洲足坛百无聊赖,欧锦赛后大家都等着新赛季的到来,反倒是中国足球这边风景独好,欧洲大牌们纷至沓来,一时间好不热闹。热闹风景的背后,不免有些杂音出现,大意是说:这么多资金买来超级大牌对中国足球的未来是没有帮助的。我要说的是,有这些想法的朋友还是去读读鲁迅先生快80年前的文章吧。正确理解“拿来主义”,知晓“拿来”的真谛。
读到此处,也许有些朋友不禁要问,“拿来”的真谛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拿来的真谛就是拿来,你不拿来就没有后面的东西了。好,我要说的话才刚刚开始,后面的东西是什么?后面的东西是分辨,是思辨,是想清楚了再拿,这点非常重要。
中国职业足球历经十余年,大大小小,是是非非,一地鸡毛,略有小成,我们见怪不怪。从最早在海埂像超市里挑萝卜一样选外援,到盲目相信国外大牌诸如一代偶像加斯科因等等,我们的确走过一些弯路。现在的中国足球人,是在侵蚀着不停地讥讽和困顿来面对足球的人们,他们有理想,有梦想,做着前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而至于对错要交给后人来评述,但是,至少,这份勇气是值得赞赏的,而且从引入球员的质量和名气来看,尤其是今年的二次转会来说,是成功的。
虽然,我也注意到射手榜前十位都是外援,也有不同的声音说,他们的到来挤压了国内年轻球员的发展空间,对中国足球未来不利等言论。但是我想说,其一,几年前,我们在没有大牌外援到来时也没有出产自己的本土明星呀?同时,你怎么知道国外大牌的到来,一定就会压缩国内球员的空间呢?良性的竞争永远是一个团队和社会前行的动力,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亮,与其埋怨那些国外前锋,不如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怎么对待足球、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的,这些反思,我们就都没有了。
请允许我最后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原文结束今天的文章。“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